博士
杭州
3人
全職
職位類別:
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陳子博課題組博士后招聘啟事 一、課題組及PI簡介 陳子博于2013年在新加坡國立大學獲得生命科學一等榮譽學士學位。2013年至2018年在華盛頓大學David Baker 和 Frank DiMaio 實驗室學習,獲得生物化學博士學位。2019年至2022年在加州理工學院?Michael Elowitz實驗室從事合成生物學研究工作。曾獲獎項包括Science & SciLifeLab Prize, Burroughs Wellcome Fund Career Award at the Scientific Interface, Damon Runyon Fellowship, Robert Dirks Molecular Programming Prize,《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中國區Innovators Under 35,以及福布斯?30 Under 30等。自2022年9月起,任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特聘研究員、工學院生物醫學工程領域兼聘特聘研究員。 實驗室簡介 陳子博實驗室為生物編程實驗室,我們的研究重點是通過從頭設計蛋白質和蛋白質回路,使它們編碼信息并在試管和細胞中對生物行為進行編程。實驗室的研究項目從基礎問題到實際應用,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兩個方向: 1.?使用蛋白質進行分子計算 我們設計蛋白質回路,使其在細胞內外進行可編程、高魯棒性的計算,并且可預測地控制細胞功能。電路組件是使用Rosetta從頭設計的蛋白質,以便在單分子水平上完全定制其功能。 2.?蛋白質的可編程自組裝 自然界中的蛋白質能自組裝成對細胞功能至關重要的三維多聚體結構。在大多數情況下,控制此類組裝的“算法”寫在相鄰蛋白質之間的局部相互作用中,從而允許復雜結構從簡單的構建塊中自主產生。我們從頭設計類似的蛋白質,使其自組裝成可自定義的多聚體結構,從而提供通用的超分子結構基序來控制和改變細胞功能。 課題組主頁:https://chenlab.org/ 二、招聘崗位及應聘條件 崗位一:博士后(3名) 崗位職責: (1)獨立承擔或參與課題,制定研究計劃并推動項目進展,撰寫論文,撰寫課題申請等; (2)圍繞本課題組的相關研究領域進行科研工作,具備獨立開展高水平研究工作能力。 應聘條件: (1)專業要求:包括但不限于合成生物學,系統生物學,生物化學,細胞生物學等; (2)有強烈的好奇心和足夠的科研熱情; (3)良好的英語表達和交流能力; (4)已取得或即將取得博士學位。 三、薪酬待遇 陳子博實驗室致力于創造包容、開放、創新、協作的環境。課題組將提供穩定的工作環境與一流的研究平臺,申報相關科研項目及獎項,并根據興趣與需求支持個人的職業發展,致力于讓每個人都能在我們的實驗室度過愉快而富有成效的時光。 薪酬待遇根據個人科研工作能力從優發放,除基本薪資外,還包括年終績效獎勵、可觀的杭州市人才政策補助。對于博士后,課題組將提供校內博士后公寓或校外租房補貼。 對獲得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資助和省級博士后科研項目資助的,杭州市給予1:1配套資助。對出站留杭(來杭)工作的博士后,杭州市給予每人40萬元補助。對來杭工作的本科及以上學歷應屆畢業生發放租房補貼和生活補貼,生活補貼發放標準為本科1萬元、碩士3萬元、博士10萬元;租房補貼為每年發放1萬元,最多可發放6年。 作為一個跨學科合作的實驗室,實驗室歡迎具有不同科學背景的研究者,包括但不限于生物學、計算機科學、電氣工程、物理學、材料科學和化學。 四、應聘方式 實驗室正在建設之中,誠邀助理研究員(Research scientist)、科研助理 (Research technician)、博士后加盟。具體需求請參見https://chenlab.org/page/join-us,并將申請材料發送郵箱。
專業要求:包括但不限于合成生物學,系統生物學,生物化學,細胞生物學等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墩余路600號
西湖大學
行業: 其他 規模: 500-1000 性質: 高等院校 當前職位: 博士后(3名)
西湖大學是一所由社會力量舉辦、國家重點支持的非營利性的新型研究型大學,主要開展基礎前沿科學技術研究,堅持發展有限學科,注重學科交叉融合,以博士研究生培養為起點,著重培養拔尖創新人才。學校按照高起點、小而精、研究型的辦學定位,致力于集聚一流師資、打造一流學科、培育一流人才、產出一流成果,努力為國家科教興國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高水平研究型大學作出貢獻。2018年2月14日,西湖大學正式獲得教育部批復設立,施一公教授擔任西湖大學首任校長。 西湖大學將結合中國國情及優勢,以國際化的辦學理念,探索創新的辦學體制機制,致力于高等教育和學術研究,培養復合型拔尖創新的研究生和具有堅實基礎知識和創新能力的本科學生,著力培養以天下為己任、發揮領軍作用的高端人才。預計經過10-15年的發展,力爭部分學科達到國際一流水平,在基礎科學研究、技術原始創新、科技成果轉化方面作出具有重大影響力的貢獻,成為一所設置合理、定位清晰、發展潛力強勁、社會聲譽良好的新型國際化高水平研究型大學。
高等院校
500-1000人